首页
搜索 搜索
资讯

天天观天下!不要小看一个话少的人

2023-07-03 10:05:03 洞见

作者:洞见yimo

内向而不呆滞,寂静而有力量。

王安石晚年罢相,闲居金陵。


【资料图】

有一天,他身着布衣,拄着拐杖,上山游览。

路上休息的时候,碰到几个书生谈古论今,好不热闹。

说到兴头上,这些人有点得意忘形,开始彼此夸耀自己的学问、师承、门楣。

过了一会儿,有人注意到了旁边的王安石,见他貌不惊人,也不说话,就轻蔑地问了一句:你也懂得书?

王安石点头:懂得一点。

那人又傲慢地问:那你叫什么名字?

王安石恭敬地拱拱手说:老夫姓王,名安石。

话一说完,这群学生就被镇住了。

没想到,这个在旁边沉默寡言的老头,竟然是当朝最负盛名的学者。

蔡康永说: 不要小瞧一个沉默的人。

人群里,那个话越少的人,往往越厉害。

01

话少,是一种实力

中国人说:静水流深。

越是浅水,流动起来越是喧哗;越是深潭,流动起来越安静。

某种意义上,安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象征。

东晋年间,太傅郗鉴去丞相王导家里选女婿。

当时王家子侄众多,大家听说是郗太傅来选女婿,纷纷铆足了劲表现自己。

有的讨论诗文,有的盛装打扮,在大厅乌泱泱,乱作一团。

只有东厢房一个青年,安静地在自己屋里躺着。

郗鉴眼前一亮,当即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,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青年。

郗鉴看人的眼光也确实独到。

这个青年,就是后来名闻天下的书法家王羲之。

贾平凹在《自在独行》里说: 内向而不呆滞,寂静而有力量。平波水面,狂澜暗藏。

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,永远不会炫耀,不会张扬。

著名儒学大师贝原益轩,有一次坐船远行。

同船的有几个后生晚辈,不认识贝原益轩。

在他面前大谈文化兴衰,文明传承。

贝原益轩在旁边静静听着,笑而不语,时不时地还会点头表示赞同。

船停泊靠岸,告别时大家互留姓名。

这位学生才知道自己面前站的是贝原益轩,一时间难堪得无地自容。

林清玄曾说:“自然界中白色的花几乎都很香,但颜色艳丽的花往往不怎么香。”

越是成竹在胸的人,越是低调,越是安静。

他们内心自有一份沉静,不期盼外界的认可,不在意别人的评价。

无论面对人生的何种境遇,他们都能不卑不亢,从容淡定。

02

话少,是一种智慧

隋朝有个大臣叫贺若弼,平时以话多闻名。

朝廷上无论发生什么事,都能听到他的议论。

当时皇帝任命杨素为宰相,他心中不满,私下放言:

杨素这人水平这么差都能当宰相,也不知道皇上什么眼光。

百官纷纷听到他这样的言论,纷纷要求皇帝以大不敬的名义将他处死。

但是隋文帝宽厚,并没有怪罪他。

贺若弼却并不领情,反而越发口无遮拦。

隋文帝去世后,隋炀帝即位。

贺若弼依然在私下议论纷纷,说皇帝奢侈,不是仁主。

隋炀帝的脾气比隋文帝差很多,听到之后,直接下令处死了贺若弼。

在贺若弼年轻的时候,他爹贺若敦临死时就告诫过他:“我因话多招惹祸端,你千万不能学我啊!”

而他最终还是步了他爹的后尘。

谚语讲:为人不开口,神仙难下手。

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

一个人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,往往很容易栽跟头。

早年,曾国藩在京城有个朋友迪安。

迪安和曾国藩相交莫逆,俩人一样满肚子的不合时宜。

但是他和曾国藩不一样。

曾国藩总是喜欢议论和表现,不是议论朝局,就是议论皇帝。

迪安却刚好相反,总是“一味含混,永不发露”。

无论什么事情,一律不评价,不议论。

后来曾国藩妄议朝政,差点被处死,而迪安却始终可以悠然自得,安然无恙。

荀子说:言而当,知也;默而当,亦知也。

说话得当,是聪明的表现;沉默得当,也是聪明的表现。

沉默不是愚笨,而是智者的骄傲。

事多做,话少说,这才是一个人的载福之道。

03

话少,是一种成熟

北宋名相富弼早年善于辩论。

朝堂之上,很多人都辩不过他。

但是随着年纪渐长,他的心胸越发开阔,轻易不和人争论。

有一次,一个穷秀才当街拦住他,说:听说你擅长辩论,那么有人骂你该怎么办?

富弼一听,知道这人是来找茬,于是一言不发,转身就走。

那个秀才却不依不饶,在后面一直辱骂富弼浪得虚名,是个缩头乌龟。

仆人看不下去,想要回头和他争论。

富弼却说:和这样的人争论,徒劳无益,还是不要浪费时间的好。

佛经有云: 不辩是非,得大自在。

人生就像水一样,越搅动越浑浊,停止搅动,才能重回清澈。

碰到烂人烂事,越纠缠,越难堪。

选择不辩,懂得沉默,人生才能活得自在而洒脱。

《智囊全集》里讲过一个故事:

明代白沙先生拜访定山先生。

临走的时候,定山先生准备好船只,送他归程。

船上有一个读书人,爱开玩笑,就在船上毫无顾忌地谈论一些不雅的话题。

定山气得不得了,连续制止这个读书人好几次。

但是白沙先生仿佛完全没听到、没看到一样。

到那人走时把他当成不认识的人一样,不闻不问。

下船之后,白沙先生说:这样的人,哪里都有,当没看见就好了。

定山先生说:我的修养,不如你。

古人说,是非不必争人我,彼此何须论短长。

看到不顺心的,不顺眼的,不必一定要和对方争论个清楚明白。

有山的归山,有庙的归庙。

面对人生的是是非非,沉默不言,才是真正的成熟和格局。

《学言》里讲过这样一句话:

多言,浮也;谑言,淫也;辩言,愎也;巧言,佞也。

说话太多,是虚浮;爱开玩笑,是过分;与人争辩是自负,花言巧语,是谄媚。

话少者有修养,闭嘴者有智慧。

雄辩是银,沉默为金。

学着做一个沉默的人,学会在沉默中成长,这才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。

点个 赞吧 ,与朋友们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