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将“一米宽”做到“千米深”?|这些豫企相当潮
河南日报记者 赵振杰 代娟 大河财立方记者 段伟朵 文 李博 摄影摄像
(资料图)
深耕某一产品领域达10年及以上,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,创新能力强,质量效益高……这是工信部公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“硬性指标”,也是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银金达”)的员工们引以为傲的企业成就。截至目前,河南成功培育出39个“单项冠军”,银金达是其中之一。
十年磨一剑的背后,是将“一米宽”市场做到“千米深”的故事;交出亮眼成绩单的背后,是企业始终坚守的产业报国初心和情怀。
从坚韧到坚守:“单项冠军”是这样炼成的
走进银金达的工厂,生产车间整洁有序、科技感满满,自动化生产线上,由企业自主研发的PETG薄膜正在批量生产。这些绿色环保、功能性强的PETG薄膜将被印上定制的图案或文字,用在可口可乐、娃哈哈、蒙牛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产品上。
“用通俗的话讲,我们从事的行业就是用科技手段为各种产品穿上‘绿色外衣’。”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闫银凤介绍。
21世纪初,市面上的塑料包装基本被PVC(聚氯乙烯)占领,但PVC制造过程污染严重,不环保且不适用于食品接触类包装,寻求新的环保替代产品迫在眉睫。2009年,闫银凤下决心研发效果好、安全环保易回收的功能性聚酯薄膜——PETG,用来替代PVC。那时,PETG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。在没有人才、技术、工艺和设备的情况下,一家民营企业想要突破,难度可想而知。闫银凤的想法,最初在银金达内部引发了强烈反对。
困难和反对并没有让闫银凤退却。她算了笔“绿色账”,决心更加坚定。“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测算,生产1吨PVC碳排放7吨多,生产1吨PETG碳排放仅为2吨多。”闫银凤告诉记者,“1吨产品减碳4.79吨,这个数字是惊人的!”
2010年年初,闫银凤筹建成立了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新材料公司”),并联络国内顶尖的功能性聚酯专家团队,开始了第一代产品的小试、中试。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,投入近千万元研发经费,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,研发团队终于生产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聚酯原料,实现了颠覆性创新。新材料公司2013年成功开发了功能性聚酯薄膜产品,填补多项国内空白,为多家企业提供绿色环保、低成本的包装材料。
“我相信,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情,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初心,时间的‘巨手’会将小人物、小企业推到时代的前端。”闫银凤说,如今,银金达与可口可乐、达能、宝洁、娃哈哈、蒙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,产品出口量逐年递增,销售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从初心到恒心:创新一直在路上
多年来,银金达在创新研发上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,久久为功,在探索及拓展PETG创新产品与应用领域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。
在掌握第一代功能性聚酯生产制造的基础上,银金达先后开发出高印刷性能膜用功能性聚酯、低熔点膜用功能性聚酯、片材级和注(吹)塑级功能性聚酯等系列产品,共迭代升级了6代PETG,大大拓宽了国产化功能性聚酯的应用领域。
紧跟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,新材料公司于2020年开始研发回收材料再生利用技术。2021年7月,新材料公司成功开发了30%再生瓶片rPETG聚酯原料;2022年,突破了100%再生瓶片rPETG聚合实验。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饮料产品独家赞助商,可口可乐公司使用了由银金达生产的rPETG制作的再生标签。
2021年10月16日,河南首批10家省产业研究院揭牌,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迈出重要一步,其中包括由银金达牵头组建河南省先进膜材料产业研究院。
“我们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,立足我们的产业链和研发资源,为打通科技成果产业转化‘最后一公里’铺路搭桥。”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、河南省先进膜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果连介绍,研究院确立了“研究院平台+公司运行制”的组织形式,建立专家委员会,注册有限公司,成立北京研究所。围绕“功能性材料、环保膜材料、再生循环材料、前沿单体材料、新能源膜材”5个产业化发展方向,通过与相关高校的合作,确定并推进10余个项目,目前已完成2个项目的产业化。
“‘您的梦想,我的使命,创新引领,共赢共生’,这是企业的发展理念,也是我们技术研发人员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。”新材料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樊鹏鹏说。
从潮头到潮流:万物皆可新材料
“在受到最大的考验时,你的所作所为,可能是你最大的成功。”
“要用未来的标准,决定今天的努力。”
“应保持自己非凡的洞察力以及能够认识和接受真相的禀赋。”
在闫银凤的办公室内,一块白板的最上端,记录着她写给自己的话。据介绍,这些句子至少已经写下5年了。从最初勇立潮头的勇气和胆识,到不断引领潮流的决心和谋略,即将进入“而立之年”的银金达还很“年轻”。
在研发中心,记者看到了可漂浮热收缩膜、可结晶聚酯材料、易清洗标签、新型柔性复合膜、高性能聚乳酸生物降解薄膜、高耐候超韧性聚酯合金膜等各种新品的展示,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。
闫银凤介绍,如今,PETG的应用已由食品包装领域拓展到电子、医疗、家电、家居、3D耗材、建筑防水及高铁建设等领域,应用前景极为广阔。“比如我们创新研发的‘超强记忆合金膜’,突破了不同材质界面相容性差、层间易剥离的技术局限,已申请3项发明专利,普通建筑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约为5年,而由‘超强记忆合金膜’制造的建筑防水材料,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。”
据介绍,目前,银金达已形成PETG聚酯材料和功能性薄膜的产业化生产核心技术和专利体系,共获得专利147项,其中发明专利68项。2023年4月,该公司“非晶共聚酯及可控热收缩复合膜”技术,被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万泰牵头的专家团队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展望发展,未来10年的“企业画像”是怎样的?
“下一步,我们要以科技性、国际性和跨界性为定位,通过创新不断推动从产品制造到产品创造的转变。”闫银凤表示,以开放聚集各方资源,以创新引领未来发展,坚定走好“专精特新”之路,努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,力争到2030年做到百亿级,成为我国“双碳”重大计划中的领跑者,成为全球行业的领军企业。
企业名片
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,始创于1994年,地处河南省新乡市,通过近30年不懈打拼,从一家小彩印厂发展成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。公司主导产品PETG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、国际前三,与可口可乐、达能、宝洁、娃哈哈、蒙牛、科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,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公司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、国家级绿色工厂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、全国质量标杆、河南省制造业“头雁”企业、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100余项荣誉。
抓住“牛鼻子” 攻克“卡脖子”
□新乡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李亮
从一家小彩印厂,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、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,银金达紧紧抓住了科研创新的“牛鼻子”,持续解决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,如今已是PETG膜行业的国内龙头企业和国际领跑者。
从彩色印刷起家,抓住国家发展环保新材料的机遇,着手薄膜研发制造;抓住聚酯强国建设的机遇,着手功能性聚酯原料的开发和产业化;抓住国家支持资源循环利用的机遇,着手废旧聚酯材料的再生和高值化循环利用,打通了聚酯材料原料制备—薄膜制备—高端印刷—再生循环的循环产业链。近十几年,银金达用了非常之功,下了恒久之力,依靠科技进步,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,走出了“华山一条路”。
银金达的每一次产品升级都给国内聚酯膜材料产业带来重大影响,从最早的包装印刷材料,到高性能双向拉伸聚酯薄膜,再到功能性聚酯原料及其单体,创新难度越来越大。聚焦功能性环保聚酯膜材料,以创新为抓手攻克聚酯新材料的国外技术壁垒,银金达生产的环保产品,越来越环保、绿色。
国家战略企业化,追求聚酯材料的绿色化、高端化发展,是银金达坚持创新的动力所在。银金达立足创新,抓住机遇,从满足市场需求跨越到引导市场发展,创新驱动发展使企业勇立“潮头”,成为全球功能性聚酯产业的引领者之一。
近年来,新乡持续培育一流创新主体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,引领带动全市企业创新水平整体跃升。同时,通过持续争创一流创新平台,集聚一流创新人才,促进“产学研用金”深度融合,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,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高水平搭建高博会开放创新平台,凝聚各类创新元素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。
(河南日报记者 代娟 整理)
勇于“赶潮”才能勇立“潮头”
——访河南银金达集团董事长闫银凤
企业家名片
闫银凤,高级经济师,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。河南省第十二届、十三届、十四届人大代表,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兼塑料包装委员会主任,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。先后获得中国包装联合会成立40周年卓越成就奖、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包装行业杰出企业家、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、河南省劳动模范、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、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、河南工业行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。
记者:您认为,银金达“潮”在什么地方?
闫银凤:我理解的潮,是“勇立潮头”的潮,是“勇于赶潮”的潮。作为最早下海“赶潮”的那批人,我们认准方向,就坚持不懈地走下去。哪怕是处于低谷期,也要做好充分准备。当发展的大潮来临之际,才能抓住机会、乘势而上、勇立潮头。
记者:银金达自主研发的功能聚酯材料(PETG)、聚酯热收缩薄膜制备技术,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,双双填补了国内空白。这背后克服了哪些困难?是怎样的理念在支持您带领企业不断发展的?
闫银凤:企业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,建立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,不要东张西望,看什么赚钱做什么。企业起步之初,我确立了“在阳光下做生意”这个理念,以诚信为本,不掺假、不作假。发展的第二阶段,我们提出“科技创业”理念,决定花大力气研发PETG。十几年时间里,从实验室研发到实现产业化,企业不止一次经历了“死亡之谷”“至暗时刻”,但我们始终坚信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努力方向,始终坚定“再难也要自己干”的决心,始终坚持集聚一切资源和力量不断向前,才会“力出一孔,穿破堡垒”,取得最终的成功。
记者:银金达2022年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,还荣获了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等一系列“国字号”荣誉,您认为,银金达成功的秘诀有哪些?
闫银凤:成绩的背后,是企业始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和情怀,也是企业重视创新引领的结果。我认为,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从来都是一脉相连、同频共振的。国家这些年的发展规划,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科学发展观再到新发展理念等,无一不在强调高质量发展。
创业至今,我们始终瞄准国家战略发展方向,坚持“国家战略企业化”,勇担社会责任。同时,找准政策背后的发展密码,注重从0到1的创新,将企业“小战略”融入国家绿色发展大战略,乘势而上赶潮头。
多年来,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发现,大客户都特别重视品牌。品牌是什么?其实就是诚信、品质和规则意识。你想争取更多更优质的客户,必须重视品牌意识、创新意识,融入这样的生态链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中,企业更要发挥主体力量,靠创新来引领一线品牌共赢共生的生态圈。
(河南日报记者 赵振杰 代娟 大河财立方记者 段伟朵 整理)
责编:史健 | 审校:陈筱娟 | 审核:李震 | 监制:万军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