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资讯

野蘑菇中毒高发季!疾控专家提醒这些鉴定方法不靠谱

2023-08-01 23:17:23 腾讯网

当前正处于天气炎热、雨水充沛夏季,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。记者从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,最近通过“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”发现多家医院报告了数例野蘑菇(毒蘑菇)中毒的病例,这些病例在小区空地里、公园里、田间菜地里采集野蘑菇,自行烹饪,进食后出现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


【资料图】

误食毒蘑菇可能有生命危险,每年相关新闻报道不在少数,为什么中毒事件还是屡屡发生?南京市疾控中心营食科李小成医生提醒,其中一个原因是民间有很多“大神”,自认为掌握了一套识别可食用野蘑菇和毒蘑菇的“秘诀”,并在网上流传。实际上这些秘诀很可能就是“坑”。

传言一: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?

事实上,单看蘑菇的外表,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。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,却是一朵致命的“白毒伞”!色彩不艳、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、秋盔孢伞,也是剧毒。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,却是食用菌。

色彩普通:致命鹅膏(白毒伞)属于剧毒蘑菇

色彩鲜艳:橙盖鹅膏属于食用菌

传言二: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?

有人说,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、栎树上;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、潮湿的肮脏角落。这也是错的!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“阴暗潮湿”的地方,跟毒性无关。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“绽放”;而包括“白毒伞”在内的很多毒蘑菇,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。

传言三:不生蛆、虫子不吃的才有毒?

实际上,著名毒菌——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,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。

被蛞蝓吃:豹斑毒伞属于著名毒菌

传言四:和银器、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?

实际上,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、大蒜等发生反应。

传言五:受伤变色、流汁液的才有毒?

这也不是绝对的,像松乳菇、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,但它们都是食用菌。

传言六:菌盖上有疣、柄上有环和菌托的才有毒?

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,但也并非绝对如此。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,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。

平平无奇的毒粉褶蕈属于毒蘑菇

平平无奇的毒粉褶蕈属于毒蘑菇

那究竟什么方法靠谱?专家指出,办法只有一种:野外的蘑菇统统不采,不买,不吃!

万一中毒了咋办?

1、马上催吐

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,然后用手指(最好用布包着指头)刺激咽部,促使呕吐,以减少毒素的吸收。

但孕妇慎用催吐;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,不宜进行人为催吐,容易引起窒息。

2、立刻呼叫救护车或送医

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,无论是否发病,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。

3、保留毒蘑菇样本

食用过的剩余蘑菇,应留存检验,查明中毒原因。

专家提别提醒,不光野外生长的蘑菇不要采,生活区绿化带生长的野生蘑菇同样不安全。同时,毒蘑菇的鉴别难度极大,千万不要相信没有科学依据的民间或网传鉴别方法。外出游玩时,切记不要采摘、不要购买和不要食用野生蘑菇。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吕彦霖

校对王菲

(来源:扬子晚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