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资讯

常熟支塘时光里的老理发店,76岁手艺人张德宝那坚守不变的匠心

2023-08-04 09:23:56 腾讯网


(相关资料图)

夏季的空气闷热而潮湿,似乎稍稍一拧就能挤出水来,湿漉漉的石板路如同时间隧道,从熙熙攘攘的集贤商贸中心把人带到朴素安静的老街。街上路过的是不紧不慢的行人,连接的是乡愁。在常熟市支塘镇的北街,有一个不起眼的门面,一家又老又旧的理发店,它已经深藏在时光里近半个世纪。

这家理发店没有店牌,可老支塘人都晓得它,因为店主本人就是老字号的招牌——张德宝理发店。店门口有些杂乱,3扇镶嵌着透明玻璃的门上赫然贴着隶书字体的金色贴纸,从左到右依次是“理发”“美发室”“烫发”字样,门框上的绿漆已被时光侵蚀得斑驳掉落。推开边上的木门,播放器里传出的怀旧歌曲迎面而来,两只老式吊扇悠悠地转着,跟店里氛围倒是合拍,三十几度的天竟也不觉得热了。30多平方米的屋子墙面就简单地刷了白墙,地面铺的是黄色地砖,几张理发的椅子,随意地放在工作台前,看起来款式挺新。

张德宝理发店

店主人张师傅大名叫张德宝,今年76岁,中等个头,精神利索,穿着黑色的短袖棉T恤,头发也是黑黑的,应该是前几天刚染过,皮肤保养得很好,要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几岁。他专心盯着手中的活,小心翼翼的,仿佛在塑造一件艺术品。聊天中,张师傅颇为自得地说:“支塘街上像我这把年纪还在理发的已经不多了。”

张师傅16岁开始拜师学手艺,从学徒到师傅,在理发这个行业一干就是60多年。刚参加工作那会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,理发店属于商业公司,当时十四五个剃头师傅一起上班,每月拿着十几元钱的固定工资,这门手艺还挺吃香的呢。年轻时的张德宝聪明好学,钻研理发技艺,擅长女式剪发、烫发,在当年全市的理发技艺比赛中还获过奖。

张师傅40岁那年,商业公司解体,理发店的师傅们都自谋出路,张德宝就租下现在的这个店面,一个人张罗着一家店,直到现在。尽管店里设施很陈旧,但老式理发店的那份质朴、手艺人的那份匠心,使得这间老式理发店至今还“屹立”着。每天一大早,店门一开这里便热闹起来,来的都是客,熟识的、不熟识的,大家都像老朋友一般,无所不谈,张师傅总是热情地招呼着大家,欢声笑语溢满整间小屋。

小店的顾客大多是回头客,其中有祖孙三代都在此理发的“铁杆粉丝”。家住窑镇村的魏阿姨18岁时就找张师傅剪头发,是50多年的老主顾了,她说:“这里剪头发是传统的手艺,服务好,信誉好。”手艺好、价格低廉是小店生意兴隆的秘诀,男士理发10元,女士染发30元、烫发50元,多年来张师傅一直坚持着这个收费标准,遇到家庭困难的老客户,张师傅要么不收,要么象征性收点。他说不管外面行情怎样,只要他还开着这个店,这个价格就不变了。

张德宝理发中

张师傅说看着自己理出来的头发好看,客人满意,心里也是一种成就感。随着张师傅年纪渐大,女儿劝他休息,不要再做这一行了,他却坚持要做下去,他说:“我是舍不得这些老顾客,他们每次来总对我说如果理发店关门不做了,他们以后不知道可以去哪里剪头发了。他们那么信任我,所以只要我还能动,尽量再干几年,继续坚持为大家服务好。”

一张熟悉的椅子、一只旧式的电吹风、一组斑驳的手动推剪……这里包含着小镇人对往事剪不断的记忆。坐在这里,时光仿佛按下了暂停键,人们可以轻易地捕捉到每个角落里散发出的怀旧气息。岁月更迭,世事变迁,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,在小镇深处留存着很多难忘的记忆,也留存着76岁手艺人那坚守不变的匠心。来源:常熟市融媒体中心 常熟市支塘镇 作者:苏静 媒体选稿编辑:李俊锋 (知名文化传媒人、新媒体运营师、高级摄影师)